我們常常會聽到這么樣的話語:你是做外貿的啊,厲害呀,都掙老外的錢了!
其實,我們知道,做外貿沒有什么新奇的,為什么大多數中國人(特別是我們的父輩)聽到跟老外有關聯的時候,第一反應是覺得:厲害,不錯,高大上等?
先來聽一個故事吧
中國一個學校領導這樣介紹一個來自美國的女教師:
Ladies and gentlemen, I'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, Miss Brown.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.(大家好,很高興向大家介紹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——布朗小姐,她來自美國,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教師。)
對于這樣的介紹,中國人聽了,覺得沒有什么不得體的是吧?但是美國女教師聽了一臉難看的樣子,她覺得得體的介紹應該是這樣子的:
Ladies and gentlemen, I'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., Miss Ann Brown.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.(大家好,很高興向大家介紹一個來自美國的新老師——布朗小姐,她是一位具有外語教學經驗的美國文學博士.)
其中的文化差異
中國人介紹來賓,喜歡用褒揚的話語言辭。但美國人認為,初次結識,相互介紹,不必評頭論足。凡是主觀性的評論,盡管是美言,也會給人唐突、強加的感覺。對以上那番話,美國女教師感到難堪的是pretty和good兩個詞。在那種場合,介紹應該突出背介紹人的身份、學歷、職務等,而不應該是外貌和抽象的評論。相比之下,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實際教育背景和經歷,這樣的介紹句比較客觀,令人容易接受。
了解到這里,你能知道為什么大多數中國人聽到跟老外有關聯的事的時候,第一反應是:厲害,不錯,高大上等了吧。這其實是因為諸如外貿人能和老外做生意,說明外貿人能夠在文化差異巨大,語言風俗習慣有很大差別的情況下,能和老外交流并能促成生意,這才是讓人覺得厲害的地方。
外貿人再修煉一翻就更厲害了
外貿之思維差異
英美人的思維模式的特點是呈線性順序進行演繹推理,中國人則偏重于直觀、直覺,多用意象思維方式;
英語國家的人著眼于對客觀事實的主觀看法,中國人則著眼于對對方發出的信息或表明的態度所做出的直接反應,比如對某一產品或某一設計,不管滿意與否,英美人傾向于先給予贊揚,而中國人往往更挑剔;
對來自對方的贊揚,中國人和英美人的反應和回答也是不同的。英語國家的人對‘稱贊語’做出的反應,往往是欣賞、高興,認為對方的贊揚是對自己某件事的認同和認可,對待這種贊揚。而中國人覺得,謙遜是一種美德,得到他人贊賞時,常常表現出不好意思和受之有愧之感,往往會以“哪里,哪里”、“過獎,過獎”、“還差得很遠”等作為回答,則會使英語國家的人感到迷惑不解。
外貿之文化差異
在國際貿易活動中,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時間觀念、決策方式和處理沖突的態度上也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。
在美國用兩天就能簽訂的合同,在中國起碼需要兩個星期;
美國人信奉自由競爭與個人主義。在美國談判代表實權在握,可以在他被授權范圍內自行決策。個人敢于承擔責任在美國人眼里是一種美德,是積極進取的表現。然而,中國人卻十分注重集體決策,強調集體智慧。我們知道中國早有“三個臭皮匠,頂個諸葛亮”之說。
外貿之風俗差異
中國與英語國家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,他們在傳統生活方式、愛好、忌諱等方面體現出的風土人情都不盡相同。
在接待宴請時,中國人更殷勤好客,非常注重面子,規格、檔次、品味、數量,都要考慮周全;而英美人較注重禮貌、得體和實效,并給客人一定的自由空間。
為了顧及“面子”,涉外貿企業在貿易洽談中有時表現得過于恭謙和隨和,強調客氣。比如,喜愛用一些模糊詞,如也許/或許、隨便等。雖然從漢語語境和文化心理上講,我們做得很有禮貌和委婉,但這類詞語在商務往來用得過多過濫便會起反作用。西方人,特別是美國人,性格開放豪爽,說話開門見山,直奔主題,過多的模糊詞給人模棱兩可、缺乏自信、言不由衷的印象。
在喜好和忌諱上雙方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。與英語國家人士初交時談話不要問對方收入、體重、年齡、宗教信仰、婚姻狀況、“去哪兒”、“吃了嗎”等。
漢語中多借用狗(dog)一詞來罵人,但在西方社會,人們對狗的愛甚至超出對家庭成員的愛,而“You are a lucky dog”要表達的意思是“你是個幸運兒”。
中國人喜歡“666”、“888”,不喜歡數字“4”,而英語國家的人不喜歡數字“13”,若13日又是星期五,則更不喜歡舉行或參加社交活動。
外貿之語言差異
不同的語言形式和豐富的語言內涵的客觀存在影響著對語言的理解,成為跨文化交際的障礙,并造成貿易活動中的誤會和沖突。
比如,“知識分子”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。
在中國,“知識分子”一般包括大學教師、大學生以及醫生、工程師、翻譯人員等一切受過大學教育的人,而且中學教師也是知識分子。在中國農村有許多地方,連中學生也被認為是“知識分子”。但在美國和歐洲,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學教授等有較高的學術地位的人,而不包括普通大學生,所以這個詞所指的人范圍要小得多。
不僅僅是上面的這些差異,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差異。外貿人和老外交流,不僅僅是要業務上的嫻熟,更需要對老外文化、風俗、思維、語言差異等了解,才能順利進行貿易洽談。
米趨建站-外貿建站領導品牌:http://site.nuo.cn/
免費分析全球市場商機:https://www.winsog.com/
文章由:英虎跨境電商【微信號:yhkjds】原創編輯,原文地址:http://site.nuo.cn/marketing/show/204.html (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)